九九平安网
首页
热点
女性
男性
育儿
行业
中医
养生
生活
观察
医疗
健康
头条

一动就大汗淋漓,正常吗?

来源:人民网时间:2024-08-31 17:58:40阅读量:18828   

“稍微运动一下就会汗流浃背,不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”“坐在空调房里,看着窗外的大太阳就不自觉地开始冒汗”“有时候坐着一动不动也会出汗”……

不少人天一热就爱出汗,尤其是胖一点的人,一动一身汗,浑身难受。其实,汗腺是人体自带的“空调”,到了夏天出汗少的话,感冒、皮肤病、失眠就会找上门,心脏病发病率更会成倍增长。

出一身健康汗,对健康有益无害,但汗也是人体的“晴雨表”,有些异常出汗信号就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。

怎样才算异常出汗呢?为什么有人动一动就一身汗?大量出汗后,应该如何做?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。

调节体温的重要生理方式

出汗作为一种正常的、比较复杂的生理机制,是人体为适应环境进化出的实用功能。

“人作为恒温动物,正常情况下,体温恒定保持在36.0℃至37.0℃,机体才能正常运转。人体出汗的过程类似‘空调系统’在工作,汗液就像这一系统的温度调节剂。出汗是调节体温最重要的生理方式,当我们处于运动、心理紧张或是疾病状态时,体温可能上升,这时汗腺就开始工作,通过皮肤蒸发汗水来散热,帮助机体将体温调节在正常范围内。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钟历勇解释,有人认为出汗能排毒,这种说法有夸张成分,其实个体通过汗液排出的废物远不如肾脏和消化系统多。

“人体并非只有在活动时才会出汗,静止状态下也会有‘隐性出汗’的情况,这时汗滴还未汇聚成形就被蒸发掉了,所以我们没有出汗的感觉。‘隐性出汗’每天丢失的水分一般在500至800毫升,有的人多达1000毫升。”钟历勇补充道。

“皮肤需要水油平衡,出汗则可以保持皮肤的湿润程度,这也很重要。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科主任医师李厚敏介绍,“此外,出汗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,也是一个心理过程。当环境有所改变时,包括人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环境改变,丘脑的交感神经便会令汗腺从毛孔排出汗液。因此,人在精神紧张、受到惊吓或恐惧时,也会出汗。”

“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出汗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。身体在阴阳平衡的生理状态下会微微出汗,不会大量出汗让人感受到不适,更不会有相关伴随症状。”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郑晓鹏解释道。

出汗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

“和朋友打球,永远都是我出汗最多”“天一热,每天都要换好几次衣服”……在重庆上学的大二学生李源的苦恼并非个案。生活中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,同样的活动量后,有人大汗淋漓,有人却体感清爽。出汗这件事,差别为何这样大?

“出汗和个人体质、遗传、环境及运动量等因素有关。”李厚敏解释,“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爱出汗,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多或更敏感的汗腺,也可能是因为身体代谢率高、新陈代谢快。此外,体能高、肌肉量大的人,也比完全不锻炼的人更爱出汗,因为他们的基础体温更高,产生的热量更多,而为了调节体温,就会通过排汗的方式散热。”

在中医专家看来,汗证是指因阴阳失调、营卫不和、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,自汗、盗汗是常见汗证。

“白天别人不出汗,自己却出汗;稍微活动一下就出汗,出汗后有虚弱感;一吃饭就出汗,吃完就好了;一紧张就出一身汗,慢慢才能落下去……这些都属于自汗。而盗汗则指夜里睡着了出汗,醒了汗止。”郑晓鹏列举道。

一般来说,自汗根据机理分为三种:一是体内有热;二是气虚,收不住汗;三是以上两个因素兼具。

“体内有热即觉得自己很热、爱出汗,一紧张就出汗,这种情况多以自我感觉判断;气虚则会导致人体水液代谢失常,即中医讲的水饮病;如果热与气虚兼具,病理机制更为复杂,需要辨明是实热还是虚热,热在心、肝还是胃,气虚的原因是什么。”郑晓鹏说。

“盗汗是阴虚火旺造成的气血、津液外耗,由肾阴虚、肺阴虚导致。”郑晓鹏介绍,阴虚火旺的人,主要表现就是平时爱心烦,一到晚上,就觉得手心、脚心包括心口烘热,睡眠不好。“阳气外泄,逼迫津液从毛孔渗出,就会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。”

“皮肤科也有多汗症的诊断,一般分为全身性的多汗和局限性的多汗。局限性的多汗,常见的如手掌多汗。如果神经对于汗腺的控制出现问题,就会出现全身性的多汗,一般合并其他病症的情况比较多,单一的皮肤问题比较少。”李厚敏说。

有了多汗的症状,要确定是否有病理原因。“由于气温升高或者焦虑应激等心理压力导致短时间的多汗,不属于病理性的多汗,无须过度担心。”钟历勇强调,病理性出汗是指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多汗症状,也称为病态性多汗症,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,通常由各种疾病或药物引起,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降糖药导致低血糖症状,以及结核病、病毒感染性发热等。

“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,如果下丘脑有肿瘤或者炎症,体温调节中枢受损,就会导致体温调节异常;脑部疾病导致功能区损害后,也会引起相应功能区所支配的躯体出现异常,其中就包括异常出汗的情况。”钟历勇补充道。

小汗滴传递健康大信号

大量出汗后,不论是生理还是病理原因,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,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。

高温天气下,人体会大量出汗以调节体温。“这时出汗丢失的水分多达1500至2000毫升,如不及时饮水,就有可能脱水,所以外出运动或游玩时,一定要带上饮用水,及时补充水分。”钟历勇提醒,开学在即,许多学校的军训已提上日程,建议学生军训时带上大容量水杯,保证及时充分地补充水分。此外,汗液的成分主要是水分,还有一些盐分等微量物质,有时还需酌情补充电解质。

“汗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,特别是在冬天,衣服干得比较慢,潮湿的衣服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,引起感冒。”为此,钟历勇提醒,要避免体温急剧变化导致失温,“在观看体育比赛时,我们发现运动员在比赛前后均会穿上长袖服装,就是为了避免汗液大量蒸发,保持体温稳定。”

专家强调,大量出汗后,还应及时做好清洁工作,因为皮肤一直处于湿润环境的话,会增加皮炎和皮肤感染的风险。

其实,突然出现的异常出汗情况,也可以成为提示健康隐患的信号。郑晓鹏分享了中医的三步自查法:一是出汗之前热不热,二是出汗之后虚不虚、累不累,三是出汗之后冷不冷。“如果说感觉热,但是出汗之后不累、不冷,就是实热而出汗,可以食用一些凉性的水果和药物,如西瓜、梨、菊花、金银花等;如果正好相反,则是固摄失常的虚热,常用药物为玉屏风散。”郑晓鹏说。

出现自汗、盗汗、半身汗、头汗和冷汗等异常出汗的情况,应引起警觉——它们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。

“出现自汗症状,如果是因为体内有热,清热即可,一般不会持续太久;如果是因气虚引起自汗,则须补气;热与气虚兼具的自汗,症状病理机制复杂,需寻求专业的中医辨明病证,精确施治。”郑晓鹏提示。

“盗汗首先要排除有无肺结核、甲亢等疾病,排除后如果还有心烦易怒、失眠、口渴咽干、烘热感、汗黄等症状,可在医生指导下,通过服用药物和改变生活作息调理。”郑晓鹏指出,半身汗指仅身体一侧出汗,多见于健侧,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部位。“若高血压或高血脂患者出现半身汗,要警惕中风偏瘫的前兆,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做相应检查。”

头汗的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,以头面部为主,常不自主出汗。“在接诊中,老人头部蒸蒸汗出,原因多为大病或久病气虚失摄,或湿热蕴蒸,或肝阳上扰,可找中医师根据四诊辨证治疗。”郑晓鹏介绍,冷汗表现为四肢不温、怕冷、大汗淋漓,并伴有头晕、饥饿感、心慌或意识不清楚等症状,“如是糖尿病患者,要首先考虑是否为低血糖反应,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,如饮用蜂蜜水、进食巧克力等补充体力。”

“出现多汗症状,要找到原因对症解决。如果是环境因素或情绪问题,就改善相应的内外环境条件;如果合并一些其他疾病,则需要把相关疾病控制好,才能从源头解决。”李厚敏强调。

专家认为,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不需要过多关注和焦虑。但发现不正常的出汗现象时,也要提高警惕,及时就医,寻求专业性的帮助。

  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最新 More >
头条 More >
聚焦 More >